“27岁,我没有存款” ——年轻人的住房日记

2018-09-06 罗泳欣
“27岁,我没有存款” ——年轻人的住房日记
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篇文章,标题是《27岁,我没有存款,忙忙碌碌却很穷》。这一文章一度登上微博热搜,无数网友也一改平时吃瓜的作风,在评论里敲下“是我”两个字,看似调侃自我,实则无奈心酸。



很多新的名词和解释也油然而生:


日本NHK甚至拍摄了三部纪录片,主角是日本社会上的年轻一代,他们也被称为穷忙族——“为了填补空虚生活,而不得不连续消费,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,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‘穷忙’”。


可见,不止中国,在亚洲甚至全世界,年轻一代的压力或许都在逐渐增加。

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机会更多的大城市打拼,而租房也逐渐成为了他们“逼不得已的常态”。


我国一线城市的房租不说贵到上天,但贵到必须和几个室友合租却是分分钟的事。尽管和别人合租分摊了租金,但是要花钱去改造,对不起,没钱没精力。



所以,很多年轻人的租房是这样的:自己的房间里,勉强可以算是能看,爱干净的也许可以加上整洁,但在公共区域,例如客厅、阳台、厨房、卫生间,东西都是用的“堆放”,有多少个人合租,可能就有多少套锅碗瓢盆。打扫?一个月一次已经是很给面子了。因为不知道这份工作能干多久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选择跳槽,不知道下一份工作会去到哪里。现在居住的房子没有归属感,也懒得花心思去改造——买好看的墙纸,买喜欢的家具,没必要。


不肯买更好的东西,凑合着过吧。


这样的生活,只能说是活着。“我抽着差不多的的烟,又过了差不多的一天,时间差不多的闲,我花着差不多的的钱,口味要差不多的咸,做人要差不多的贱,活在差不多的边缘,又是差不多的一年。”(《差不多先生》)



但是这样的活着,很多人,包括你我,都不想要。


住得不好是因为面积的问题吗?和别人合租意味着共同分享几十平的空间,人均享有的面积远远未达平均水平。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吗?换房,我们说没钱;装修,我们说没钱;可能就连买些“好”的东西,我们也会习惯说,没钱。


这些都是原因,但也远远未构成决定性因素,也许只要从现在开始作出改变,生活就会很不一样。比如不买喜欢的墙纸,那就把墙面全部刷成干净的白色;不买喜欢的大件家具,但是小型精致的软装放在家里,会让你更喜爱这个暂时的港湾。



而现在市面上,普遍针对年轻人推出了很多公寓类型的住宅,它们有着年轻人喜欢的很多特点:商圈、地铁、雅装、小户型… 这样的住房,或许是我们在现有生活中想要的变化。


而年轻人的倚仗便是,年轻,意味着改变